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西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今日上线“自信的文化育文明·四季西城”专题,以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紧密结合文明健康、公民道德建设等内容,赋予传统文化时代价值,讲好西城区精神文明故事。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立秋时,古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日立秋,四季从此过半,万物显露出精神明亮之色,像在秋水里洗过一样。青草疯长,已成过往,生命充实,已知去向。生命之变、生命之实、生命之丰......我们在此感受自然和时间的流转,走近他们的立秋。
她是检察院里的“小儿科医生”,深耕未成年检察工作12年,偏重挖掘“问题少年”背后的深层原因;她是搭桥铺路的人,奔赴千里之外开展社会调查,为迷途的孩子搭建起一座座回归社会的“人生彩虹桥”......她是赵颍,是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一名专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检察官。
赵颍
生命之变
温情挽救“迷途”少年
立秋是季节的转换,是大自然的律动,翻开生命的另一页,万物开始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里长大,父母都是学校老师,小时候受尽宠爱,长大成了学霸一枚,赵颍曾经的世界全部是彩色的,现在的工作却让她见过“形形色色误入歧途的孩子”和他们不同的迷途轨迹。应该怎么去帮助他们?这是摆在赵颍和所有未检检察官面前的时代考题,因为他们既是国家公诉人,也是国家监护人,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监督人。
2013年,刚满17岁的小宇,进京三个月两次斗殴,因致人轻伤而被逮捕。那一年,在西城区检察院历练三年后的赵颍,刚刚开始独立办案。
小宇的行为是符合起诉条件的,赵颍也想过一诉了之,但她更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走上犯罪之路。
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后,赵颍到了天寒地冻的西北,见到了她从未见过的景象:窗户是用塑料纸糊的,被褥也是破的,小宇年迈的外公孤独地坐在没有照明的小屋里,向来访者聊起小宇的童年。
小宇自幼家庭贫困,父亲是个木匠,性格暴躁,对子女的管教常常以打骂为主;小宇的母亲在家操持家务,文化程度也不高。小宇初中辍学后,一次跟父亲吵了架,被父亲一巴掌打倒在地,一气之下,他离家出走,这一走,就是三年。
赵颍带着一段录像返回了北京。熟悉的审讯室,录像里是好久不见的外公,噙着朴实的家乡话说着:“他们是好人,你相信他们,争取早一天回家。”小宇终于放下他伪装已久的倔强,埋头痛哭。
“我认罪,是我错了。”
“以后我挣钱来赔偿那个我伤害的人。”
……
在一番恳谈后,在未检部门领导的支持下,赵颍决定给小宇吃一次“后悔药”——西城区检察院检委会同意她就该案做附条件不起诉。所谓“条件”就是对小宇进行考察期六个月的社会帮教,如果期间表现良好没有违规,小宇就能将迈进监狱大门的那半只脚撤回来。
小宇被安置在一家餐厅实习,还被安排接受心理疏导,到社区做义工。曾经敏感自卑的少年,开始慢慢结交到同龄伙伴,认识人生。
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新起点未检综合办案区一角,来此接受过帮教或者参观的孩子们的留言。
走过了肆意生长的夏天,走出人生的低谷,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走上了人生新的起点。或许,每一个“涉案少年”都是一块蒙尘的“顽石”,在检察官和社会支持力量共同雕琢下必成“金子”。
生命之实
专业护航青少年未来与成长
立秋,始于希望,收获美好,它用柔软平和的羽翼,倾吐出人世间的勤劳、执着和期望。
在未检检察官眼中,对于涉罪的孩子来说,她办理的案件是他们的“现在”;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她的决定关乎着他们的“未来”。
2017年,赵颍接手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还不满18周岁的小李迷上了摩托车,在他人的诱惑下搞起“以偷养玩”,只顾赚钱养家的家人浑然不知。
“这个案子数额不算大,退了赃物、赔偿了被害人损失,考虑孩子是初犯且悔改态度好,我们就做了附条件不起诉。”赵颍回忆,两年过去了,对方又联系到她。
原来,小李2020年夏天就要毕业了,他就读的专业非常冷门,是给某大型国企定向培养的,就业方向狭窄。但该国企却在毕业招聘中,以背景审查资格不通过、有犯罪记录为由拒绝了小李。
这不是就业歧视吗?赵颍急忙联系了小李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了无犯罪记录证明,并找了该国企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不断地用短信和微信“轰炸”。然而,几十条消息和无犯罪证明记录也并没有改变企业的决定。
赵颍觉得,“未检案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案件办理。案结不等于事了,案结了往往才是个开始,还应继续推动解决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
最终,在北京市检察院、西城区检察院两级院领导的支持下,2020年3月11日,赵颍向该国企和西城区人社局发出了两份检察建议书。
“人力社保部门很负责任!他们找企业约谈了。”人社局对于这份建议十分重视,多方沟通后,该企业不仅同意录取,还认真接受了检察建议的内容,加强内部法治宣传,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4月3日,知道赵颍在办这个案子的相关人士几乎都接到她的一条条微信。透过手机,那种兴奋劲儿传染着每一个看到的人。“我理解,企业、人社局和我们检察机关最后达成一致,就是一种未成年人保护的大格局。”
生命之丰
创新实践打造“涉未”法治宣传教育品牌
生命的厚度增加,变得充实丰盈。不惧未知、不负热爱,简洁的人生里,收获着大满足。
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赵颍,深知未检的工作光靠温情是不够的,应该更加精准化地给孩子提供他需要的东西。
赵颍积极拓展思路,将法治的种子播撒进校园。自2011年以来,她长期担任辖区学校法治副校长,十年来坚持入校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加强青少年自护能力同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其生动活泼且寓教于乐的授课风格受到师生好评,曾多次获得区优秀法治副校长称号。
她不断探索、更新理念,创新打造“新起点说法”系列“涉未”普法新品牌。作为主创人,赵颍结合辖区典型案件及时事热点,推出了“家长必修课”“我爱全皮肤”网游反诈等涉及未成年人的系列普法视频,在院官方微信、抖音、头条号、微博等多个平台进行投放,仅抖音平台观看人数就超过十万人。
2022年3月,赵颍与撒贝宁、高亚麟一同录制了最高人民检察院保护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宣传视频”,单在最高检微信公众号的视频,三天就有近40万点击量。2019年和2022年12月,赵颍先后两次作为主讲人及撰稿人参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央视共同打造的青少年法治栏目《守护明天》,上述普法视频在央视十二频道、最高检视频公众号、央视网APP、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微博等多个平台播放,受广泛关注。2023年六一前夕,她还作为主讲人参与央视《法律讲堂》“涉未”普法栏目。此外,赵颍还多次受邀北京交通广播电视台,通过办理的涉及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向听众提示监护盲区,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或许,所有浓烈的情感,都这样藏在一步步的创新探索之中,藏在专业而精准的细节之中。
持续深耕未成年检察工作12年的赵颍,累计办案500多件,业务类型涵盖“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当一摞卷宗摆在面前,赵颍看到的不仅是刑事案件,还有背后那一个个需要帮助的失足少年。在未来的岁月里,赵颍希望每一位未成年人,立足当下,珍惜生命的每一个时刻,努力去追寻梦想和期望,迎来更加丰盈的人生。
来源: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