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战初期,宋希濂任中央军第36师师长。该师为国军在1930年代中期整军中,首批调整的10个师之一,是中央军嫡系王牌师。
(相关资料图)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及,该师在淞沪参战时最初投入的兵力为9000余人,此后经过了四次1500人到2000人不等的火线补充。因此在付出了12000余人的伤亡后,该师还剩下几千人,一直在淞沪前线战斗了近三个月之久。
宋希濂在回忆淞沪会战时就说道:
尤以第36师、87师、88师这三个师自战斗开始的那一天起,一直到全线撤退的最后一天止,始终坚持战斗。其他的师最多打半个月,便被轮换下去整补。因此,这三个师在闸北、虹口、杨树浦、江湾、大场一带作战的英勇尤为突出。
其实,这三个师之所以能坚持这么长时间,上文中所述的兵员补充当然是一个因素。此外,武器装备以及弹药补充方面的因素也应注意。
其他的师之所以最多坚持半个月就撑不住了,也并非是其英勇程度不够,更多还是得不到像第36师这样优先的兵员及武器装备补给所致。
以第36师来说,全师在淞沪参战时有步枪4836支,清一色的巩造九八式步枪。一般的调整师当时全师步枪为标配4000支,但第36师却多出了800多支,将近一个团的步枪。
这种调整统一了步枪的型号与口径,比当时一般部队杂乱老旧的枪械,当然要好了很多。
而在轻机枪方面,则统一为了捷克式,按照原本的编制应当配324挺,但第36师实际装备的轻机枪却达到了351挺之多。
这个装备量不仅使得该师每个步兵班均有一挺捷克式可用,甚至一些辅助单位也装备有轻机枪。而且第36师装备的捷克式还是直接进口的版本,比国内仿造的性能要好很多。
在重机枪方面,按照原本编制,应当是72挺,但第36师实际装备了76挺重机枪。在该师的每个步兵营中,均有6挺重机枪可用。
当时第36师的编制为2旅4团制,每个团辖3个步兵营、9个步兵连、3个重机枪连。以此而计,平均每个团就能拿出大约100挺左右的轻重机枪,全师加上辅助部队实际装备的轻重机枪量超过了400挺。
按照八路军在1940年的装备情况,光是第36师此时拥有的轻重机枪数量,就可以装备大约40个八路军的步兵团。
除了轻重机枪外,第36师的步兵团也装备有迫击炮,每个步兵营都有2门82毫米迫击炮,一个团为6门,全师为24门。
另外第36师还有师属炮兵营,在淞沪参战时,实际装备的数量为18门。第36师实际还装备有20毫米机关炮,但当时没有在这一方向参战。
光有武器装备,当然也是不行的,还得有足量的弹药才行。
第36师在淞沪会战爆发时,尚驻防在陕西西安,接到命令后火速车运至淞沪战场参战。因该师本就是第87师和第88师的补充团编成,因此三个师实际为“兄弟师”,并肩作战。
其本身所携带的弹药即有步枪弹约50万发、轻机枪弹32万余发、重机枪弹20余万发,总计子弹即超过百万发。炮弹亦有迫击炮弹1000余发、山野炮弹1500发。
在淞沪参战期间,该师除了陆续到了四批补充兵之外,弹药方面亦有相当供应。
计有步枪弹近60万发、轻机枪弹近70万发、重机枪弹41万余发,另外还补充了迫击炮弹7300余发、山野炮弹近7000发。
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能配上师炮兵营的部队并没有多少,而第36师不仅配齐了炮兵营,还能在一场战役中得到如此数量的炮弹,已经是佼佼者了。
至于其他子弹方面的供应,我们也都看到了,每一项都是几十万发之巨。
这就使得第36师在淞沪作战时,本身是拥有比较猛烈枪弹火力的,而且也有一定力量的炮火支援。
当然,这还仅仅是该师本部建制内的力量,实际上第36师是跟国军少见的战车部队协同作战的,这在当时更为罕见。
只不过,当时不熟悉步坦协同作战,导致步兵跟坦克在作战中时常脱节,致使技术装备好不容易的集中,在取得一定战果后,没能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来。
另外第36师的装备及弹药供应上,虽然已经在炮弹方面重点对待了,但日军当时集结的重炮多、弹药消耗量更大。
在大规模会战中,仅仅有不弱的枪弹火力显然还不够,加之当时国军部队对于防炮没有经验,所以遭受的损伤相当之大。
第36师在淞沪会战战斗近3个月,付出的伤亡即达12000余人,平均每个月就要折损4000人,平均每天就要付出上百人的死伤。
一般的部队,开上来时整个师可能就七八千人,武器装备的水准连第36师的半数都不到,基本坚持一个星期就拉下去整补,确实是常态。
之所以第36师能坚持三个月,除了官兵勇敢、建制基本齐全之外,就是兵员补充量大及时,而且跟相对好的武器装备,以及比较足量的弹药供应有关了。
所以一支部队能不能打,不能光看番号和战绩如何,也得看其编制、装备、补充和供应如何。